人大代表就是群众的‘传声筒’,是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扛在肩上的责任。”这是高境镇人大代表屠新象的心声。这位来自逸仙一村第三居民区、年近古稀的镇人大代表,以十多年的不懈坚守践行履职承诺,在他连续三届的镇人大代表任期里,共提出了近二十条代表建议,每一条建议都贴着“民生温度”,每一次推动都带着“务实劲头”。
守护出行“平安路”
“1321弄通道该管管了!高峰时段人车难行,而且给学生安全带来隐患”。在一次代表联络站选民接待日,选民向屠新象“吐槽”逸仙路1321弄通道交通拥堵问题,让他记挂在心。屠新象随即开展现场调研,发现这个通道两边有一所学校以及三个小区的出入口,并且还是一条断头通道。带着记满了高峰时段人车混行数据情况的履职手册,他向镇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强江湾中心小学学生放学校门口交通疏导的建议》。在建议办理过程中,他主动协调居委会、镇平安办、派出所等相关职能部门,与学校师生、家长及居民代表等共商对策,提出了打通“断头路”、加大校门口值守力度等建议措施。这些举措实施以来,校门口交通拥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治理后的通道交通环境有效改善。
屠新象常说:“我是居民选出来的人大代表,就得为大家多跑腿、多办事,让我们高境越来越好。”吉浦路、殷高路丁字路口紧邻多个居民小区,由于历史原因,没有设置人行道。多年来,该路口拥堵频发、交通隐患矛盾突出。设置人行道成为周边小区居民的迫切期盼。屠新象不仅一次次到路口蹲点记录交通状况,收集居民诉求,更带着调研数据和群众期盼,会同高境的区人大代表,向上级部门多次呼吁。他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始终以“不解决不罢休”的韧劲跟进推动。2019年,市人大代表联系逸仙一村三居,他整理了详尽的“硬核”数据提交给市人大代表。在市相关部门以及部队等多方努力下,2020年,该丁字路口改造启动。2021年,通过增设人行道、调整车道布局、优化交通标识,彻底让居民出行变得安全顺畅。
擎起民生“艳阳天”
高境逸仙片居民区因建造年代较早,配套功能不全而形成空中的电线、电话线、网线等空中缆线混合交织、低挂垂落,杂乱如“蜘蛛网”,既影响环境美观,又存在安全风险。屠新象广泛听取周边群众意见,在2024年1月镇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对国权北路吉浦路周边老旧小区空中缆线整理的建议》,有效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全镇老旧小区空中缆线整理工作:梳理剪除老旧废弃的缆线,捆扎套管凌乱缆线,更新维护破损、存在安全隐患缆线,小区的“颜值”逐步得到提升。最近,家住逸仙路1321弄1支弄几位居民来到小区的代表联络点,连连称赞:“盘踞我们小区的‘蜘蛛网’终于消失了,小区的天空都开阔了。感谢人大代表和高境镇相关部门的鼎力相助和及时解决!”
设立在逸仙街区 “境在云高处” 景观带,是居民休闲漫步的好去处。今年6月,屠新象发现景观带小花坛杂草疯长、蔓延至步道,让推婴儿车的家长和腿脚不便的老人难以通行。他及时将看到的情况整理成《修剪“境在云高处”花坛,让街区景观更美丽》的代表建议,提交给了镇人大。当月,该建议办理方案即落地实施。景观带恢复了整洁雅致,婴儿车的轮子再次轻快地滚过,老人的步伐也更加稳健,小“堵点”又变成了居民茶余饭后舒心漫步的“打卡点”。
架起群众“连心桥”
“当好人大代表,就得敢说真话、实话,把群众呼声如实反映,在群众与党委政府间架起‘连心桥’。” 这是屠新象多年履职的深刻感悟。他习惯踩着晨光听家长们聊接送孩子的琐碎事,他伴着暮色问居民生活里的烦心事,是镇人大基层实践站点活动中最活跃的身影。在站点,他向群众传递政策温度、用“真心”倾听选民呼声、靠“较真”督办民生实事。每次收到列席镇人大主席团会议通知后,他一定会围绕议题做足准备,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在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屠新象忘不了2019年9月的一个雨天,高境二幼校园门前暴雨倾盆,拥挤的人群、穿行的助动车与密集雨点交织,一位撑伞抱孩子的家长不慎滑倒,更多家长孩子被雨水打湿、慌了心神。这一幕让屠新象揪心不已,次日便联合 2 位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逐一倾听家长吐槽、记录园方难处,把大家的心声详细记在履职笔记上。2020年1月镇人代会上,他和参加调研的代表提交了《在高境二幼门前搭建遮雨棚,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安全等候区域》的代表建议。如今,坚固的风雨连廊已在校园门前落成,配套的休息座椅、便民置物架让接送时光多了份从容,成为守护孩子和家长的 “避风港”。
回望多年履职路,屠新象明白:人大代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被采纳的建议之中,更体现在群众那一抹抹舒展的笑容里。岁月流转,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屠新象依旧忙碌,他用一步步穿梭社区巷陌的足迹,继续书写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