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废水池变身社区花园,从电动车乱停到充电桩全覆盖,从老年助餐空白到飘出“幸福味道”……在杨行镇天馨二居,每一个温暖蝶变的背后,都有柳荷珍躬身为民的身影。作为连任两届的镇人大代表、天馨二居党总支书记,她坚持用代表履职“民情联络簿”记录“人民期盼事”,再转化为“履职责任单”,在社区治理、民生服务中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实践。
微更新里做大文章,小工程承载大幸福
天馨花园263号楼旁的水池景观,曾是居民休憩的好去处。然而岁月流转,池边设施日渐老旧破损,不仅景致不再,更潜藏安全隐患。柳荷珍在走访中听到多位居民表示担忧。
她迅速牵头协调居委、物业、网格成员等各方协同发力,通过实地察看、上门走访等方式,就水池边环境微更新改造广泛听取民意。在社区“议事9吧”联席会议上,建议确定该更新改造为社区重点民生项目,并参与商讨制定详细的微更新方案。
项目推进过程中,她联合绿化、城管部门共同协作,耐心倾听诉求,细致解释方案,将居民的合理建议转化为一项项具体改进举措。当方案公示后,居民对绿化改善和路面修整的呼声较高,她便立即牵头优化方案——不仅填平水池、铺设草坪、摆放白鹭景观造型,更着力提升路面及周边环境品质。
“水池填平后,晚上散步还是看不清楚,能不能再亮一些?”业主刘先生反馈了自己的意见。柳荷珍再次联系相关部门实地勘察,在专业指导下增装了照明设施。这一贴心举措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随后,她又协调物业、业委增设健身器材,与改造后的水池绿化景观联动打造出广受欢迎的“温馨点位”。
“群众点赞不是履职终点,而是改进起点。”柳荷珍如是说。微更新项目的实施,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美化了社区环境,更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中凝聚了民心。
“桩”点新生活,履职解民忧
“既要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要畅通民意上传的最先一公里。”作为人大代表的她,积极推动社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攻坚,又在镇人大组织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专项视察检查中呼吁,“对安全隐患‘零容忍’,同时也要解决好居民电动车停放及充电问题。”
结合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活动,她细致摸排“充电难”问题。数据显示,天馨二居电动自行车数量已近800辆,而原有停放点仅5处,充电设施100余个,供需严重失衡。柳荷珍在社区“议事9吧”讨论会提出议题,经业委、物业、居民代表多方协商,共同制定出实施方案。很快,北门及西门小路处新建起5个停车棚,新增充电接口400余个,有效缓解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压力。
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新的需求接踵而至。柳荷珍再次发挥代表作用,组织“三驾马车”实地勘察,充分倾听车主意见,最终确定在公共停车位统筹布设充电桩,实现“油电共用、资源共享”。经多方努力,社区在12个点位新增新能源充电桩100余个,“桩”点居民绿色出行新生活,赢得居民由衷称赞。
一碗热饭暖民心,托起幸福“夕阳红”
“平时家里就我们两人,做饭是个难题。”在代表集中联系社区活动中,老年居民的心声被柳荷珍代表听到了。随着社区老龄化程度加深,空巢、独居老人的“一碗热饭”需求日益迫切。
面对这一民生关切,柳荷珍将老年助餐服务列为重点推动事项。她多方协调,联合业委会成功引入杨行镇爱心企业,在小区109号打造了“馨繁花生活馆”社区食堂。如今,这里与卫生站、邮局、幼儿园共同构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仅让老年群体尝到了“家门口”的幸福滋味,也为年轻居民提供了温馨便捷的就餐服务。
民生实事没有“差不多”,只有“差多少”。秉持这一理念,柳荷珍在社区以食堂建设为切入点,持续推出更多有温度、暖民心的民生实事工程,切实把居民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答卷”,不断提升大家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锦旗背后的履职担当,用心用情破难题
三面锦旗,一份民心。来自274号楼居民高先生夫妇为天馨二居居委、业委、物业送来的三面锦旗,感谢社区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水泵噪音问题。
天馨花园作为1997年起滚动开发的老社区,基础设施老化问题突出。设于274号楼地下室的水泵房因采用老旧的工频供水设备,不仅供水环节繁琐,更因设备严重老化产生巨大噪音,严重影响了住在274号1楼的居民。自2021年至2024年间高先生及其他居民多次向原物业和业委反映,却因技术复杂、改造成本高等原因,问题始终悬而未决。
柳荷珍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将这一问题纳入代表履职清单。在新物业入驻后,她积极协调,推动“三驾马车”在“议事9吧”联席会议上共商解决方案。根据新物业制定初步改造方案,结合平日走访掌握的情况,柳荷珍敏锐地提出:邻近的301号、302号楼也存在相同问题,建议借此机会一并解决。这一建议得到了各方响应。经过多轮协调,仅用一个月时间,涉及四栋楼、112户居民的用水改造工程便顺利完成,签字同意率达100%。困扰居民多年的水泵噪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家家户户还用上了直饮水。
从玉兰花开的社区广场,到“一鹿有你”的景观花园,柳荷珍用扎实履职印证着她的治理理念:真正的社区治理,不在宏大的叙事里,而在老人舒展的皱纹间、孩子奔跑的笑声里、邻里相携的温暖中。这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更是“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温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