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基层社工,逐步成长为社会组织枢纽平台负责人;从社区治理一线实践者,到增加一种作为人大代表的视角,齐俪俪忙碌的身影总是穿梭在宝山的社区街巷与公益一线。她步履匆匆又坚定有力,话语温柔却充满力量,她始终秉持“助人自助”的信念,恪守“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将人大代表履职使命与公益服务深度融合,持续耕耘于公益与民生的沃土,用心书写着“履职为民、公益筑梦”的动人篇章。
织密公益网络:以代表视角破解治理难题
作为宝山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齐俪俪十分关注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发挥情况。她在参加人大代表联系社区活动时了解到,尽管近年来社会组织数量快速增长,但其服务效能、服务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仍显不足。面对全区社会组织数量多、分布散、资源碎片化的现状,她深入开展调研,寻求破题之策,最终创新构建“1+12”枢纽服务体系——以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核心,联动12个街镇服务中心,打造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公益服务网络。
在推动“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治理新格局的过程中,她充分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引导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培育上百个自治团队,活跃在楼组建设、青少年发展、养老服务等多个领域。这些“社区微细胞”如同毛细血管般将公益服务输送到群众身边。她积极组织本单位党员深入社区开展公益项目,举办“春意暖暖学雷锋 志愿服务暖民心”等系列活动超50场,以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公益合力,让“为民服务”的代表承诺落地生根。
激活志愿力量:用代表智慧打造示范标杆
在参加基层社会治理执法检查期间,齐俪俪敏锐地察觉到志愿服务基地普遍面临活力不足、资源分散等瓶颈。基于这一发现,她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争取市福彩金项目支持,推进启动“宝山区示范性志愿服务基地打造计划”。她带领团队从全区 700 余家公益基地中甄选出 12 家具备示范潜质的基地,创新推出“研学营共学机制”,通过开展参访交流、案例研讨、资源对接等活动,有效激发公益基地创新活力与发展动能。
如今,吴淞街道推行“蓝色志愿力量”积分制度,让志愿服务时长转化为可兑换的社区资源,显著提升了居民参与积极性;罗泾镇宝虹家园志愿服务基地的“虹”星制度,深度融合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网格,构建起问题“发现-响应-解决”的闭环管理,大幅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截至目前,这12 家基地已累计培育志愿者 151 人,其中 96 名骨干志愿者形成跨区域共享机制。他们共同编撰的《益相聚・志愿行——宝山区示范性志愿服务基地打造工具包》,已成为全区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参考范本。这些成效的背后,正是齐俪俪将人大代表履职中所凝练的问题意识,转化为公益创新实践的生动写照。
履职尽责为民:用代表行动回应群众期盼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齐俪俪作为人大代表始终秉持的履职准则。她坚持将收集民情、反映民意、解决民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每一项建议都带着温度、贴着民心,切实转化为惠民实效。
在人代会上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她聚焦社会组织助力社区治理、优化公益服务资源配置等议题,提出关于“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正向激励机制”的建议,有效推动了公益力量更精准、更高效地服务基层。 在“人大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日”接待群众活动中,她实地走访了解到老旧小区房屋漏水维修审批流程复杂、耗时长,随即主动联系区房管局,推动优化流程、加快审批,缓解了居民的急难愁盼。针对居民反映的电动车集中充电费用偏高问题,她经过多方调研与数据论证,提出降低收费标准的建议,这一细微调整惠及高境镇数千居民,赢得广泛好评。
此外,她还持续关注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通过扎实调研和专业分析,先后提交了关于妇女权益保障、关于残疾人权益保障、关于培育发展宝山区社会组织、关于进一步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关于加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工作等方面的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和代表建议。这些不仅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充分展现了一名人大代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担当。
培育生态结硕果:以代表初心浇灌公益之花
依托宝山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创新机制、搭建平台、规范管理、‘1+12’中心建设、增益计划、公益宣传” 六大功能,齐俪俪带领团队持续优化公益生态,而这一切都与她作为人大代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履职目标紧密相连。
她策划举办 “宝山区公益伙伴月” “守望在社区——社区应急安全工作探索”“聚力多元力量 宝山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宝山区公益发展研讨会”等活动,为社会组织搭建交流展示、协同创新的平台,有效激发了公益领域的活力与创造力。在她的助力下,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公益项目脱颖而出:乐丁社区公益阅读服务中心的“小刺猬书房”品牌,杨行镇红林长者照护之家的“公益+市场化”的养老服务模式。这些项目既切实回应了社区需求,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多年来,宝山区社会组织屡获殊荣:宝山区普莱德青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获第五届上海社会组织公益创业大赛金奖;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荣获同届大赛优秀组织奖;高境镇明日环保服务中心获第六届上海社会组织公益创新创业大赛公益创业潜力奖。此外,5篇案例入选上海市高质量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案例汇编,3家社会组织获评上海市社会组织品牌项目。这些成绩,正是齐俪俪将人大代表职责与公益事业深度融合、双向促进的最佳印证。
齐俪俪常说:“公益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一群人的共生;人大代表不是光环,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展望未来,她将继续肩负人大代表的职责,汇聚更多社会力量融入基层治理,以实际行动传递民生温度,让公益之花在为民服务的沃土上持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