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处处长、民盟上海市科技系统委员会主委宋扬有幸连任,当选成为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代表。从市第十四届到第十五届,从跟着前辈们慢慢学到自己游刃有余,宋扬始终将做“科创”的宣传者、做“百姓”的知心人作为履职方向,积极参加各项履职活动,加强自身学习,努力统筹好本职工作和代表工作,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
2020年是上海市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交卷之年”,而从2020年5月1日起,备受关注的《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部科创中心建设的“基本法”,以地方法规的方式全力保障科创中心建设,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法治环境。从《条例》的起草、讨论到经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宋扬始终积极结合本职工作,反映实际情况,并主动在工作中以《条例》的精神为指引,主动改革创新,推进科创中心建设。
“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市人大对科创工作的重视。”2021年,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宋扬在参与到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科创条例》执法检查后,发出了如上感叹。
“我始终认为,科技创新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所以把每次的执法检查当作一次宣传的机会,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企业、科学家了解、熟悉各项关于科创的政策,让科技创新变成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来推进。”
“致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拉近科创与群众的距离”,宋扬也将这样一个想法融入到《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起草、讨论和出台的过程中。宋扬认为,如果说之前的基础研究,更多的是强调科学家和科研人员自身的兴趣,更多的是去鼓励他们自由探索,那么在这个阶段,在支持自由探索的同时,也要强调以目标为导向,以解决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核心任务。要在实践中凝练科学问题,以科技支撑产业和社会进步为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宋扬认为,在科研经费方面,首先是政府自己的资金要加大投入,但也应该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包括产业界,包括一些公益性的基金,来对科技创新进行多元化的投入。
宋扬的看法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这也让宋扬更有底气、更有信心去推进《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通过这件事,我就觉得‘人大代表’让我能跳脱出一名工作人员的身份,从人大这个平台获取到各方面较为真实的反馈,这些反馈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完善政策的具体内容。”
除此以外,宋扬也将“拉近自己与群众的距离”作为自己的履职方向之一。2018年至今,她全程出席了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到第六次会议,会议期间共提交了9份代表建议,内容涉及燃料电池客车运营、城域物联网建设、长护险试点优化等全市工作,以及交通标示、地铁报站、小区环境等具体问题,均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回应。其中,长护险相关建议被列入市人大2020年重点关注的议题,多次参加座谈会,与市医保局、民政局、卫健委等部门深入交流,2020年9月则被聘为长护险社会监督员。
2018年6月,她在联系社区时了解到大华五村五居所辖欧泊花郡等小区周边公共交通不便,附近虽有7号线大场镇站,但尚无便捷的短驳线路。为进一步确认实际情况,宋扬便利用周末时间从大场镇站步行到小区进行实际测试,测得步行需要20分钟以上,随即将这一情况如实反馈至区人大。后续得知,2018年8月开通了宝山37路,为周边居民出行换乘地铁提供了便利。
“目前,我正在跟进的关于的是在宝山区真朋路设置马路停车位的这件事。因为宝山区是人口导入大区,大场镇距离市中心较近,住宅小区密集,小区停车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经过我实地考察,真朋路北接环镇南路,南接华和路,无公交线路经过,且道路日常车流量不大,路面较宽,我就建议在真朋路设置马路停车位,同时可对允许停车的时间做出规定,在尽量减少对交通影响的前提下,部分缓解周边小区停车难问题。日前相关部门已经给我回应,表示停车位的事情在近期内就将落实。真为他们开心!”宋扬开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