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区人大代表、张庙街道通河七村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红侠
(一)
她,是一名警嫂,勇挑重担,支持着国家的各项工作。
她,是一名“小巷总理”,任劳任怨,出现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她,也是一名老百姓选出来的“发言人”,倾听关心,努力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张红侠是宝山区人大代表、张庙街道通河七村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社区工作者”,她努力转变自己“内向”的性格,扎根基层第一线,成为一个爱说爱笑的“小巷总理”,与居民们打成一片;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她始终告诫自己要“眼里有活”,成为一个善于能从百姓生活琐事中发现问题并多多发声的“代言人”。
(二)
没有军人,就没有伟大祖国的和平,没有军嫂,则就没有“十五的月亮”那一片真情。张红侠的爱人曾是一名海军政治教导员,如今由于工作变动,成了一名派出所专职纪检员。张红侠也随之从一名光荣的军嫂,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警嫂。1998年她离开家乡常州随军前往宁波,2001年,又因为爱人工作调动,她又跟随爱人来到上海,安家落户。
“其实我原先是在企业里工作的。2002年9月,我通过宝山区每年一次的军嫂招聘会,才走上了社区工作的岗位。”今年5月19日的一个工作日的午后,记者在张庙街道通河七村第二居委会,见到了上午刚参加完会议回到办公室的张红侠,而之前,她还没有空坐下来喝一口水。温温柔柔的语调,做事却风风火火、不拖泥带水,这是张红侠留给记者的“初印象”。
原先在企业里做产品检验,和机器打交道,现在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则要学会如何和人打交道。这是张红侠走上社区工作学到的第一课。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社区工作者,自己刚开始工作时确实遇到了不少的麻烦。“其实我在没有到社区工作之前,我的性格是很内向的,不太会主动和人交流。”2002年9月6号,张红侠便通过招聘到原先的泗塘新村街道(后和通河新村街道合并,合称为张庙街道)参加社区工作。由于工作的性质,张红侠不得不时刻鼓励自己“胆子要大,要敢和人打交道”。
一只笔、一本本子和一个马夹袋,回忆起刚参加社区工作的“青葱岁月“,张红侠表示,一次去居民家中募捐的经历,让她印象深刻。“那时候的募捐并不像现在在一个地方摆个摊子就好了,而是需要自己去每家每户敲门,说明情况。由于我是新来的,居民对我也不是很信任,所以还要一个个花费不少的时间去解释。”张红侠告诉记者,那时候,居民在捐钱的过程中,会拉着自己反映一大堆问题。
长达几个小时的倾听交流,在不经意间拉近了张红侠与居民的距离,也让张红侠更加了解了目前每户居民的“小烦恼”是什么。“我记得那次捐款的时候,一户居民就拉着我说了很久的楼道堆物的事情。后来每个月的楼道整治的时候,我就特别关注这户人家所在的楼道。慢慢的,楼道整治好了,以后该居民看见我,就和我特别熟络,对我的工作也很支持。” 张红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居民遇到的事都是一些小事,但把每件小事当成大事来做,自然能拉近与居民的距离,获得居民们的支持。
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加上自己的默默努力,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张红侠就由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走上了社工站站长的岗位。
(三)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我本来工作就是为居民服务,对居民区的事务更加了解,如果我当选了人大代表的话,我更能够畅通民情民意的表达渠道,通过我,居民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反映给我,我也可以及时协调反映到上面去。”2006年,张红侠以张庙街道泗塘六村社工站站长的身份被推荐为区人大代表候选人。在选民见面会上,针对选民的质疑,张红侠作出了如上陈述,短短数语,却字字铿锵。
说的不多,做得却很多,这是张红侠工作中的一贯作风。张红侠在日常生活中也以时时实际行动对“如何做好人大代表”这一角色作出回应。“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人大代表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人大代表本来就是为百姓服务的,和我在居民区的社区工作是重合的,后来经过培训我才知道,有了人大代表的身份,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得到更快的回应、更好的解决。”为了更容易让居民联系得到自己,张红侠的电话号码对于小区居民来说,从来不是个秘密。24小时手机保持在线的模式,也让居民们“想找就找”。大晚上居民还打电话来找你反映事情,你不怕吗?“晚上找我,这代表居民是真的有急事。”
一切以人民优先,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军人所拥有的好品质,也在警嫂张红侠的身上,有所显现。由于爱人长期在基层工作,经常不在身边,家中日常生活、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担子就压在张红侠一个人的身上。“我的女儿小时候比较让我放心,在我的培养下,她十分独立,就连她高考的时候,我也没去送她、接她。”
在外人看来,张红侠作为一名军人的妻子,有着常人想象不到的艰辛和不易,然而,独立、自强的性格,却让张红侠甘之如饴。以前,每年台风季节,张红侠的爱人便会随船去锚地,这时候,张红侠便会带头在居委通宵值班。2012年“海葵”来袭时,因早晨出门时,她没想到台风来势这么凶猛,厨房和卫生间的窗没关上。虽然明知家中肯定遭受风雨侵袭,张红侠仍照常带人在小区里巡视,将工作摆在第一位。
她总说:军嫂不仅仅是军人的另一半,也是社会的一员。她始终认为,军人是光荣的,但她不能在爱人荣誉的光环里存有享受思想,应当自立自强。
(四)
2009年,因工作调动,张红侠被调至通河七村第二居民区担任副书记一职,主持全面工作。作为张庙地区最早、规模较大的商品房住宅小区,该小区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南起一二八纪念路,北至通河七村老小区和泗塘二中,东靠爱辉路,西邻昌鑫世纪园。比起老小区,商品房小区的居民意识强、文化层次高,相应地也存在着邻里关系较为淡漠的情况。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还没有安装门禁系统,所以小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入室盗窃现象的频发。” 回忆起刚到通河七村第二居民区上任的日子,张红侠坦率地告诉记者,每天上班自己最怕的就是有居民到居委会反映,家里几万至十几万的东西被偷了。
为何入室盗窃屡发,却没有根治的手段呢?一定要将里面的原因查个明白!风风火火、说干就干,在调查之后,张红侠认为,一方面是小区物业保安的工作没有到位,另一方面则是小区的监控设施需要更新换代。发现问题的当下,张红侠立马找到小区的物业业委会进行协调、商讨,最终,在张红侠及各个部门的相互合作之下,通河七村第二居民区成为张庙街道最早安装门禁的小区之一。
“商品房小区上班的白领比较多,然后防盗门一关,居民们便互不来往。记得有一次,我们有一户居民的家里安装了报警器,这小偷到他家里去以后,报警器响了,但是小偷却能自己找到报警器并拔掉。在此过程中,楼上的居民、隔壁的居民,都听到了报警声,却因为不是自己家的事,就没去理会报警声。”细究下来,张红侠认为入室盗窃案件屡发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居民邻里之间相互的照应不足。
牵牛要牵牛鼻子,于是,张红侠便将小区里的一间空置的水泵房改为邻里互助站, 邀请有相同爱好的居民到互助站参加活动,如居民可以在一起学习摄影,相邀出去旅游或者唱唱歌等。“互助站建起来后,邻居们互相熟悉之后,就不要我组织了,他们自己就会自发的组织活动,像老姐妹、老兄弟一样。”
调至通河七村第二居民区不久,张红侠便能够很快地接手该小区的工作,与居民们打成一团,在不为人知的背后,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工作中,她虚心向单位里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把他们当做自己的老师,诚恳求教;下班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知识,利用业余时间补习电脑课程,并通过了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考核和初级社工上岗考试;每天早晨,第一个到居委,以自己的自信、坚定、真诚,换来同事的信任和尊重……在张红侠的带领下,她所带领的通河七村二居委,获得了各项荣誉。
如:在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中,荣获宝山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2012年,被评为宝山区“三八”红旗集体;同年,还被评为宝山区综合管理示范点和宝山区拥军优属先进单位;2013年,通河七村二居委被评为上海市“巾帼文明岗”; 并成功创建了宝山区科普示范小区。她个人也于2010年荣获宝山区“三八”红旗手称号;在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她被评为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个人;2012年还当选为宝山区第六届党代会党代表;2012至2013,连续两年被评为张庙街道先进个人……
(五)
“以前,总认为当人大代表,是等着居民有事来向自己反映,而当了人大代表后发现,人大代表们要自己走近居民,去发现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小区周围的洗衣店在营业时,总会将居民晾在阳台的衣服弄脏,怎么办?一楼居民搭建违章建筑,不肯拆怎么办?小区所处位置是公交盲点,居民出行十分不方便,又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小事,在张红侠的眼里,都不是一件小事。当居民向自己反映问题后,张红侠则会立即走访问题的发生地,了解情况,寻求解决方法。与此同时,张红侠也会将居民遇到的难题形成书面意见,通过建议的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要求相关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给予反馈。
“担任人大代表后,我感觉工作更多了,责任也更大了。但是,我感觉我比一般社区工作人员多了个渠道,能更好地反映问题并迅速得到回应。”张红侠告诉记者,“人大代表”这一光荣的身份,让自己在为老百姓“代言”时,更有底气。如:通河七村第二居民区刚建成的时候,小区周围的交通并不是很方便,存在公交线路都不经过该小区门口的情况,让居民的出行十分不方便。,为此,张红侠就履行自己人大代表的职能,通过建议的方式,向相关部门反映了该情况,并要求相关部门给个说法。最终,张红侠的建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反馈。
“刚开始我以为,建一条线路只需要有一个公交车开过去就可以了,后来经过相关部门的讲解,我发现,要建一条公交线路并不是很容易,牵扯到方方面面。”原先的建议暂时得不到解决,怎么办?从不轻易放弃的张红侠告诉有关部门负责人员,提出希望未来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将小区居民的出行难题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切实解决居民的出行问题。“目前,你看我们小区一出门就有公交车站,很多公交车都会经过,居民出行还是很方便的。”看到原先自己的建议在时机成熟时有了落地,切实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惠,这让张红侠感觉十分自豪。
将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兼具“小巷总理”和“区人大代表”两项身份的张红侠,总是想多为居民想一点、做一点。2018年,通河七村第二居民区在拆违创全的过程中,就遇到过一件难题。“有一户靠街的居民,违章在沿墙的地方开了一扇门,用来对外做生意,并从那扇门出入小区。她找到我说,自己家里有一个智力有障碍的儿子,从小区大门走会,自己会受到居民的嘲笑,所以不愿意将门关掉。” 这怎么办?一面是拆违,一面是居民的“难言之隐”,张红侠想出了一个两全的办法:将门关掉,送该居民的儿子去阳光驿站工作,学习一门手艺。
据了解,目前,该居民的儿子在阳光驿站适应的很好,也学会了一门手艺。刚柔并举地解决难题,也真正地让张红侠走进了百姓的心里。“不管是人大代表也好,居委的工作人员也好,把居民服务好,才是最重要的事。”张红侠说道。
(六)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社区成为阻断疫情蔓延的第一道防线。如何将有限的人力集中起来,为小区居民筑起“铜墙铁壁”?在疫情形势最严峻复杂的时候,作为一位有着二十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居民区“老”书记,张红侠将居委、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战“疫”合力,通过“硬核”而不失温度的防疫举措,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刚开始,我们就将小区的两个出入口收缩为一个,这样便于我们工作人员对进出小区人员身份的查阅,控制人员出入。此外,我们也是最早开始在小区里发放出入证的小区之一。”上海启动一级响应机制后,张红侠便带头放弃所有休假,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2月9号,当大部分小区还没想到要通过出入证控制小区人员进出时,张红侠就已经行动起来,找到了公司帮忙制作出入证,而在2月11号的时候,该小区的居民就收到了出入证。
“刚开始设计出入证的时候,我们就设置了两种颜色的出入证,蓝色的给小区业主,橘黄色的就专门针对租房的居民,便于居民和志愿者区分。” 当一件事想要推行下去,必然需要面临或长或短的“阵痛期”,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一心为民的张红侠,就曾遇到过“小委屈”。
由于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的外卖快递都不能送进小区,此举便引发了小区内一居民的不满。“那时候,该居民就一直和工作人员乱发脾气,打电话到居委向工作人员投诉,打电话到12345投诉说我们管的严,和他做思想工作也没有办法。”面对该居民的“胡搅蛮缠”,张红侠决定“让他去”。
“如果送外卖快递的人员都放进来,万一他之前曾送过一家需被隔离的人员,再给小区内其他居民送,这样子怎么保证居民的安全? ” 张红侠告诉记者,最终,屡次来闹的居民也选择了”不投诉“,究其原因是不想让张红侠的领导知道,张红侠在管理小区时,能将各项举措严格执行,反而“表扬”了张红侠。
外卖快递不进小区,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居民的安全,得到了大部分居民的支持。然而,这也一定程度上给居民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利。想居民之所想,张红侠便从物业借了个架子用来存放居民购买的快递及外卖,并注明将几号楼至几号楼的快递放置在第几层,方便居民更快地找到自己的物品,减少在小区门口逗留的时间。
努力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发声,张红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含义。据了解,疫情期间,张红侠代表所在的通河七村二居委还获评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工人先锋号”这一集体荣誉,她表示,今后将不辱使命,继续增强“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感,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既当好老百姓的“小巷总理”,也做好老百姓的“代言人”。
(王宗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