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大概况 重要会议 决定决议 监督视窗 人事任免 走进代表 基层人大 代表履职平台
公告:
宝山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召开区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公告
召开宝山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
 
上海话剧“掌舵人”与他的创新发展攻略
日期: 2017-02-28 来源: 作者:
 

——记市人大代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绍林

(一)

  在上海乃至全国话剧界,他可算得上是响当当的实力派人物,被人们誉为引领上海话剧迈入新的春天的"掌舵人"。满园春色关不住,在创新发展中的上海话剧市场形成滚雪球效应,上海话剧创新发展的强劲春风,越过长江,跨过黄河,并吹拂中国话剧重镇北京,同样受到京城同道的关注与称羡。

  作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一代艺术家,他钟情大上海的话剧事业,同时也深爱在艺术道路上孕育他茁壮成长的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作为连续三届的市人大代表,十余年间依法履职的热情有增无减。"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艺术家代表赤诚为民执言,热心为民办事,深得一方选民的信赖和赞誉。

  他就是市人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绍林。

(二)

  祖籍山东梁山的杨绍林高大魁梧,身上透出一股典型的山东硬汉的气质特征。杨绍林的父亲是军工企业的老骨干,当年在刘伯承元帅领导的军工企业工作。1952年,杨绍林在河北邯郸出生,两年后,尚未懂事的杨绍林随父亲他们的企业迁移而南下。古都南京,人杰地灵,是他生命旅程中难以忘怀的美好家园,魅力古城。如今杨绍林回味起他的童年,他的小学、中学时代,整整19载春秋,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甜蜜,那么的难以忘怀。

  作为共和国历史上特定的"老三届",杨绍林他们的青春岁月似乎不可避免地经受更多的曲折磨练。1966年,尚在南京四十二中勤奋学习的杨绍林怎么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动乱使他的初中学业嘎然而止,不久在"上山下乡一片红"的政治大潮夹带下,杨绍林只身来到南京江宁农村,懵懵懂懂地当起了那个年代的特殊农民---知青。受那个时代走南闯北军工企业家庭出生影响,杨绍林干什么都特别上心,又加上秉性好强,所以重活累活总能干在前,年终生产队评工时,他毫无悬念地拿上最高的十分工,辛苦一年下来扣除各种开支还能净拿50来元钱呢,村里的人们还真打心眼里折服这位城里来的知青。

  蓬勃兴建发展的梅山铁矿,无疑同时为周边农村带来无限生机。1970年,杨绍林他们随着集体土地的征用而有幸成为梅山铁矿的一员。从农村到厂矿,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令人羡慕不已的大喜事。然而一时间热血满腔的杨绍林很快冷静了下来,他切身感受到在井下200米深处采矿作业,其艰辛程度绝不亚于农村,尤其是刚下井的起始阶段,嘈杂机器轰鸣声,杂乱刺耳,那噪音引起的耳鸣,着实叫人一时适应不过来。矿道里作业必须穿着雨衣操作,油泥污水交集,尽染全身,每当下班脱下身上衣服时,都能拧出水来了。不过话又说过来,矿工井下作业虽说艰辛,但梅山铁矿的物质待遇还是蛮诱惑人的,衣食无忧,还能喝上特别供应的白酒呢。天性勤奋好学杨绍林苦中作乐,在繁重的劳作之余,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起了冶金、采矿等相关专业知识。没多久,领导惊喜地发现,眼皮底下竟然还有这样一位自学成才的青年矿工。于是杨绍林被调往生产科技组,时值一批批部队转业军人充实到梅山铁矿,企业正愁缺乏培训教师。于是,杨绍林临危受命,有声有色地当起了上岗培训的老师。青年矿工精彩转身,担当起了矿山技术员和企业培训教师。

  军工家庭出生的杨绍林世代与艺术无缘,当一名驰骋大海的海员是他金色的童年梦。而与原本想象中极为遥远的话剧艺术牵手,那纯属机缘巧合。1973年8月,恢复高考招生的上海戏剧学院正在物色具有阳刚之气的男性学员,梅山被列入扩大招生范围。那天,正值收工下班的杨绍林从矿井中走出,一下被上戏招生组的魏淑娴老师拉住,在魏老师看来,这未经雕琢的小伙外在形体非常符合条件。在现场,他们进行了短暂的交谈。或许当时杨绍林根本没在意这件事,在他看来自己也不是当演员的料。之后他就匆匆赶赴河北承德参加采矿的科技会议。一个多月后返回矿上,杨绍林怎么也没想到,上班的第一天他再一次接到魏老师的电话,热情相约再见面谈上一次。杨绍林的心头不由为之一震,但顾虑油然而生,一个21岁的矿工,改行从事文艺,似乎年龄偏大了。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档口,想不到魏老师和招生组的10余位老师竟然悉数上山,此情此景,杨绍林无不为之动容。在特殊的招生现场,无论外在形象气质,或是现场唱歌、《雷锋故事》的朗读等内在测试,眼前的杨绍林与招聘老师们的内心意愿极度吻合,当场拍板敲定,第一关就这么过了。之后又很快地通过了体检、政审等程序性的手续后,杨绍林有幸作为表演系73级话剧表演专业的学生,戏剧性地迈入上海戏剧学院,实现了其人生戏剧性的转折。

  应该说,20岁年龄段开始练功学艺毕竟起步有点晚,记得初学时练功,杨绍林连腿都摆不上芭杆,他也曾为之彷徨、苦恼。但毕竟这些年在农村、在厂矿经受过那么多的艰难困苦的磨练,杨绍林感到既然入了这一行,那再大的苦痛务必都得挺住,以致在练压腿时皮下出血了,他都紧咬牙默不作声。2个月后,老师和同学们惊喜发现,杨绍林肢体舒展轻巧,而且轻松地展示一字开,无疑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记得孩提时观赏露天电影,杨绍林对银幕上李默然、祝希娟、张瑞芳等艺术家们仰慕至极,然而总有一种雾里看花,遥不可及的感觉。如今一个个崇拜过的艺术大师就在自己身边,而且他还和祝希娟等艺术家们经常一起探讨话剧创作,共同拍摄过电视剧呢,杨绍林感恩于赶上了一个好年代。

  当杨绍林在上戏学成毕业走上舞台之时,正值中国话剧事业走过严冬,又迎来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作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杨绍林如鱼得水,无论在话剧舞台上,或是在银幕、荧屏上,都活跃着杨绍林全力打造的一个个有血有肉得鲜活艺术形象,在他步入演艺生涯的近十年间,相继在话剧《万水千山》、《霓虹灯下哨兵》、《彼岸》、《三点到六点》、《三剑客》、《家》和电影《陈赓蒙难》、《陈赓脱险》以及电视剧《山道湾湾》、《海啸》、《中国神火》、《魂系哈军工》、《南阳大会战》等五十余部作品中出任主演,精品迭出,好戏连台,尤其是他在银幕上把陈赓大将演绎得淋漓尽致,被业内喻为银幕荧屏饰演陈赓大将的专业户。

  如果说杨绍林十余载的演绎生涯可圈可点的话,那么,1985年的精彩转身,从幕前走向幕后,从一线演员转为剧院领导,更是体现出他在上海话剧创新发展的开拓博弈中所体现的卓越才能,他带领团队走出困境低谷,硬是使上海的话剧市场迎来了又一个阳光明媚,生机无限的春天。这些年里,他相继担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院长;之后在与上海青年青年话剧团重新整合组建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担任党委书记、总经理;而后出任上海文广集团院团管理部副总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几度春秋,几经风雨。历经三十余载的岁月历程,杨绍林的岗位职务数度变迁,但他对当代中国的话剧事业的一腔痴情不改,赤诚初心不变。作为上海话剧事业的"掌舵人",他带领他的团队搏风击浪,勇于站立中国话剧事业创新发展的浪尖潮头,求突破,求发展,求壮大,终于迎来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喜看上海话剧市场,两个效益比翼双飞同步发展,话剧《OK股票》、《中国制造》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话剧《商秧》荣获文化部文化奖新剧目奖,并获首届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奖;话剧《秀才与刽子手》荣获文化部中国话剧百年展演一等奖;并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剧目奖以及文化部国家舞台精品工程资助剧目奖;话剧《红星照耀中国》荣获文化部中国话剧百年展演二等奖。

  舞台上光彩照人的艺术家,在开创戏剧市场新局面的实践中,杨绍林同样是充满感召力的上海话剧创新发展的"掌舵人"。这些年,诸多荣誉接踵而来,他被光荣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第二届光荣与力量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评选"入选50名候选人;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

  在申城业界乃至上海文艺界,杨绍林无疑是上海话剧创新发展的领军人物。

(三)

  "一石激起千重浪"。这些年来,作为处于申城转型发展期颇多建树的上话"掌舵人",杨绍林与他的创新发展攻略在业界成为集聚点,诸多媒体对杨绍林他们赞誉有加。文汇报在《他把话剧事业带入了新的春天》一文中极其贴切地赞道:"如今,只要不是星期一,你到上海安福路上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有话剧可以欣赏,而且话剧大厦里的3个剧场同时上演着不同的话剧。晚上去看话剧,是上海年轻人的一种时尚休闲方式;"看话剧,上安福路",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昔日僻静的安福路,因为有话剧的兴盛而热闹起来。"

  2013年9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组织演出票半价日活动,当日大小三个剧场8台戏剧演出同时提前预售票,限购人数2000人。结果平均每人购票17张,总预售出票35348张,平均票价85元,当日票房销售总额为3018215元,相当于话剧中心大小三个剧场未来半年时间100场次演出票全部售空,这个统计数据相当于上话建立之初1995全年演出票房总收益的三倍余量。

  曾历经话剧市场寒冬的杨绍林深知,上海话剧市场生机盎然的春天来之不易,因为在上海话剧人的心中曾有的刻骨铭心的酸楚和苦痛。上世纪90年代初,剧团在剧场演出话剧,现场惨不忍睹,台上演员竟比台下观众还多。演出结束时,一名老艺术家潸然泪下,失声痛哭。上海话剧人陷入迷茫:话剧还能有太阳升起的明天吗?

  秉性耿直的杨绍林偏不信这个邪,1993年,他毅然接下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新掌门这副极不被人看好的苦差。或许是机遇有意造就这位踌躇满志的有志者,在上海文艺院团新一轮改革整合的大潮中,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青年话剧团"合二为一",重新组合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杨绍林再一次站立上海文艺改革发展的潮头,出任总经理,一肩扛起了整个上海话剧事业转型发展的艰巨重任。

  任重道远,苦苦求索中的杨绍林发现,当今的话剧是话剧人在自己的话语体系中自娱自乐,话剧成了话剧人的话剧,从而与观众群体渐行渐远。上海话剧"掌舵人"观察思考入木三分,痛定思痛,痛下决心,务必拿出刮骨疗毒的魄力与勇气,与观众共舞,与时俱进,再造上海话剧事业的新辉煌。

  ——"春江水暖鸭先知"。为了探测话剧市场这一江水的冷暖,杨绍林毅然走上申城街头,为当时赈灾义演的话剧《商鞅》做推销,又是发放剧目单,又是即兴演讲。在他看来,只有亲身参与了,才能得出切身的感受,才能对整个行业的未来作出理性的思考和正确的决策。他的那股执着投入的较真劲,人们由衷折服。

  ——当年银幕上以指挥若定的"陈赓大将"形象屡屡出彩的杨绍林,同样以大将般的谋略和胆识,通过资本运作建造话剧大厦、首推制作人为责任主体的艺术生产模式、首创了有利于人才流动的演员俱乐部制,力挽狂澜,硬是与同事们一起,共同迎来中国话剧事业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大胆启用新人,当杨绍林把一批70后的编剧、导演、舞美设计的新人新作品推出以后,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当学运动医学出身的喻荣军把《去年冬天》的剧本放在杨绍林案头时,这位上话"掌舵人"当即拍板定夺,从而使话剧《去年冬天》一炮而红,一下连演40多场,吸引了大量从未进过剧场的年轻观众。继而青年编剧喻荣军的话剧《WWW.COM》、《天堂隔壁是疯人院》再度喜获成功。杨绍林感叹地说:"我们只要把剧院每年的30%剧目做好即可,其余创作与施展才华的空间,尽可能通过政策引导与责任制的完善,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在杨绍林看来,话剧事业的振兴,必需依托团队整体的力量与热情。

  ——杨绍林雄心勃勃地提出:打造与上海发展相匹配的话剧"专卖店"。在他的多方沟通、精心筹划下,由话剧艺术中心和房产商共同负责开发,用三千平方米土地资源建成的15000平方米商品房的原始资本,置换15000平方米话剧大厦的全部建造预算费用,2000年,话剧大厦落成,新落成的话剧大厦共计930个座席、大小三个专业话剧剧场。从此上海话剧开始步入有固定演出剧场的新时期。

  ——柔性管理,让人才各展其才。这是杨绍林取得成功的又一秘诀。青年导演何念好戏一部接着一部,其导演的多部作品3年间全国巡演近500场,票房过亿元,成为上海话剧中心的"票房蜜糖"。杨绍林趁热打铁,为这位"80后"导演举办隆重的作品研讨会,探讨"何念现象"。与此同时,杨绍林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见解,吸引影视"大腕"回来演话剧。影视明星徐峥凭着在根据余华作品改编的话剧《兄弟》中的出色演绎,一举拿下了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的主角奖。

  ——早已跨越花甲之年的杨绍林,艺术青春不老。2011年,他学习创意产业的融资方式,将话剧中心的戏剧项目打包成多个概念,形成如"欧美当代戏剧演出季"、"中国原创话剧演出季"、"情侠三部曲"、"何念导演作品演出季"等系列演出活动,吸引到电视台、文化公司、时尚品牌等多种类型机构的商业投资,达成创意和资金的优化配置,为舞台艺术扩大生产规模开拓了新思路。这些年,话剧中心每年排演话剧40台,演出800场,演出收入达3000万元,比话剧中心成立之初翻了30倍。

  ——作为前行于中国话剧改革发展前沿的开拓者,杨绍林勇于探索,善于思考,这些年里,由他根据自身实践和经验积淀而撰写的《深化体制改革,激发艺术生产力》、《抓剧本,找市场》、《"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透视纽约百老汇,求索中国话剧未来之路》、《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剧目是院团的责任》等诸多论文相继见诸于国内各大报刊,其旁征博引,见地独到,论点鲜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备受好评。

(四)

  涛涛浦江水,拳拳赤子情。

  当年20出头的杨绍林只身来到上海学习戏剧艺术,如今已是享誉话剧舞台、电影、电视等诸多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了。三十余载弹指一挥间,杨绍林深深感谢让他实现话剧艺术抱负的脚下这片热土,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些年来,杨绍林矢志不渝地对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予以更多的关心、关注和关爱,以回报大上海培育再造之恩。

  作为知名艺术家,杨绍林人脉资源广泛,社会兼职众多是他的一大优势,他兼有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演艺工作者联合会副会长,上海演出家行业协会副会长,文化部国家舞台精品工程评审验收委员会委员,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复评委员,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特约客座)教授,上海戏剧学院教育咨询委员会名誉顾问等诸多职务,同时还曾获得美国亚州文化基金会ACC资助成为首位艺术管理访美学者。这些年来,杨绍林以自身专家学者的身份优势,着力当好文化使者,为促进上海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倦奔忙,从一个侧面向世界展示了以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快速发展中的上海的软实力。

  在上海参政议政的民主政治建设大平台上,杨绍林有着极其丰富的履职经验,无论作为上海市第六届党代表,或是之后连续三届担任市人大代表,他都极尽全力弹好钢琴,合理处理好繁忙繁杂的业务工作与依法履职的代表职责之间的关系。他深知作为代表肩负的重任,依法履职,为民执言,未敢有丝毫怠慢之心。多年的代表履职实践,无疑使杨绍林的视野更为开阔,关注的领域更为广泛。多年的代表履职实践使杨绍林感到,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不同之处在于更侧重于块,作为代表势必突破原来条的框框,全方位地关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实践证明,杨绍林与上海城市发展的旋律贴得更紧了,社会实践的内涵更充实了。记得有一次他和同为人大代表的宝钢领导切磋交流,当交谈起有关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时,作为艺术家的杨绍林说来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宝钢的领导不由得心生好奇,刨根究底,原来艺术家代表本身就是梅山铁矿出身的冶金技术员,当然更主要的是和杨绍林代表日常间密切关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动向所分不开的。

  当有幸站在全市民主政治建设的大平台上参政议政时,杨绍林更是竭尽全力为上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鼓与呼。近年来,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相继提交了《关于完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公共交通和商业配套的建议》、《关于制定上海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扶持政策实施细则的建议》、《关于构建国资公助剧院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等书面建议,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与采纳,当杨绍林所提的书面建议一一予以落实解决,一些制约上海文化发展的问题迎刃而解时,他的心头不由得泛起阵阵喜悦的涟漪。

  杨绍林凭借丰富的学识和阅历,成为市人大外事代表专业小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专家小组成员,他也不负众望,在相关上海"十三五"规划有关文化建设部分内容的研讨活动中;在市人大外事委员会组织的出入境管理执法检查工作中;在由市人大组织的"文化事业发展"专题代表书面意见督办、文化专题、聚焦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专题集中视察、非特质文化遗产立法讲座等诸多活动中;专家以满腔的热情,满腹经纶,坦陈己见,畅所欲言,深受各方好评。

  杨绍林怎么也不会忘记,当年是宝山的选民把他推选为市人大代表,从代表的角度看,宝山无疑是他的娘家地。因此,杨绍林把宝山人大组织的活动与会议,看成是理所当然要参加的重要议程。他一次次如约应邀列席区人代会、"一办法两规定"辅导讲座、视察和分组评议市政府半年工作等活动。同时全身心地参与宝山代表组组织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专题调研,在一次次座谈讨论中,他总是以宝山的一员倾吐心声、建言献策。远在宝山最北端的罗泾镇宝虹家园,是杨绍林的联系社区,这些年来,无论路再远,事再忙,老代表每年两次联系社区的优良作风雷打不动,今年他有忙里偷闲,两度深入社区,同小区的父老乡亲们沟通谈心,并征求群众对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以及市"十三五"规划制定等相关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在与宝虹家园居民的直接访谈中,杨绍林一一记下了群众有关农村文化建设、农村地区医疗资源配备、老年优惠卡的发放、地铁轻轨7号线延长至罗泾浏河等诸多意见建议,通过他的精心梳理,来自基层一线真真切切的百姓呼声民意,通过市人大、宝山区人大的绿色通道,及时转达各相关部门办理,不少问题迎刃而解。

(五)

  舞台小人生,人生大舞台。

  在有形的戏剧舞台上,作为演艺精湛的话剧艺术家,杨绍林精心打造出了一个个特色鲜明、富有时代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在有形的戏剧舞台后,作为上海话剧的"掌舵人",杨绍林迎难而上,与时俱进,以他全新的发展攻略,使一度凋零的上海话剧市场浴火重生,迎来了又一个花团锦簇的艳阳天。

  在无形的人生舞台上,作为有着高度时代责任感的艺术家,作为深受老百姓托夫与信赖的人民代表,杨绍林敢于为民执言,全力为加快上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言支招,尽展一个老代表别样风采。

  (龚寄托)

 
[ 打印 ] [ 关闭 ]
 
 
  Copyright©2016 by SHANGHAI Ba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密山路5号 邮编:201999 电话:021-56692459
上海市宝山区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宝山人大微信公众号